《提问》:为什么你提的问题毫无作用?抓住关键提问才能改变人生
摘要:
你知道吗?很多人自以为掌握了提问的技巧,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。杨澜的《提问》揭示了有效提问的真谛,让我们明白好奇心和共情如何让沟通更有深度。阅读这本书,也许你会找到提升沟通力的关键方法,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杨澜的《提问》这本书,带我们走进了“提问”的艺术。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提问不过是随口一问罢了,谁不会呢?但实际生活中,我们常常发现,能提出真正有深度、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不简单。这本书用杨澜30年的媒体访谈经验为基础,揭示了提问背后的智慧——提问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,更是打开沟通、学习、甚至推动自我认知的钥匙。
从书中可以看出,杨澜认为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来源于真正的好奇心。比如,在她采访商业巨头、科学家甚至政界领袖时,很多问题并不是她事先计划好的,而是基于对话中对对方的兴趣和理解自然流露出的好奇。杨澜特别强调,提问的核心在于驱动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,而这种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。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,提问就会变成例行公事,无法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答案。
书里有一个经典的例子,讲到杨澜采访一位企业家。当时她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:“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商业价值?”对方的回答触发了杨澜一连串深入的提问,最终揭露出这位企业家对成功和责任的深刻理解。这个过程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企业家背后的真实想法,也让杨澜自己对商业价值有了新的认识。这个案例让人意识到,提问不仅能获取信息,更能打开思维,甚至帮助我们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。
杨澜在书中提到过一段话,直指提问的核心:“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你知道多少,而在于你是否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。”这句话揭示了提问的一个重要本质——提问就是承认自己不知道,但渴望知道更多。很多时候,人们之所以不提问,是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,或者觉得提问会让自己显得“愚蠢”。但事实上,敢于提问的人,往往是更有智慧、更有学习能力的人,因为他们知道通过提问来获得新的视角和知识,正是成长的过程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运用书中提到的提问技巧来提升沟通力。比如杨澜提到,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,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有压力或被冒犯。她提出了“共情式提问”的概念,即通过提问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情感和立场,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问题。这样做不仅能让沟通变得更加流畅,还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,增进互相的理解。这种提问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实用,无论是与家人、朋友,还是在职场中,都能让我们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。
书中还介绍了另一种“假设式提问”,这种方式常常用在深层次的对话中。杨澜提到,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想法,可以通过“如果……你会怎么做?”的方式,创造一种假设场景,让对方进入思考状态。这种方式往往能引发更为真实和深刻的回答,因为人在面对假设时,通常会抛开一些现实的顾虑,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。这种假设式提问,不仅适合采访,也可以在朋友之间或职场沟通中使用,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动机。
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,提问只是记者或主持人的技能,跟普通人关系不大。但杨澜在书中提到,提问实际上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,每个人都需要掌握。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,理解世界,也帮助我们在社交中更加自信。她在书中引用了一句名言:“提问比回答更重要。”因为提出一个好的问题,比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更有价值。在面对一个新事物时,敢于问“为什么”“怎么办”这些问题的人,往往会更主动、更具思维深度。
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,提问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在书中,杨澜讲了她在一场访谈中的经历。当时的受访者是一位知名心理学家,杨澜通过一连串的提问,帮助这位心理学家更深入地探讨人们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难题。这次访谈不仅让观众得到了启发,也让杨澜自己对情绪管理有了新的见解。她提到,通过有效的提问,人们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清晰地看清问题的根源,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。
对于现代人来说,尤其是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掌握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。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,人们常常难以分辨真伪,而通过提问,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抓住重点,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同时,提问还能激发我们去主动探索新知识,而不是被动接受已有的观点,这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尤为关键。正如杨澜所说,提问是一种思维方式,它帮助我们不断地追问真相,而这种追问的过程,就是提升认知的过程。
通过阅读这本书,大家可以看到提问对人生的深远影响。从好奇心驱动的简单疑问,到复杂关系中的沟通技巧,再到提升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,提问的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在各个层面上提升自己。对于那些渴望更好地理解他人、与世界有效互动、不断学习成长的人来说,《提问》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。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提问,更鼓励我们在提问中找到人生的智慧。